
近日,我國中西部規模最大的專業型會展場館——中原國際會展中心已全面呈現,項目將立足中原,輻射全國、面向世界,助力以鄭州航空港區為核心載體的“空中絲綢之路”打造會展新高地、內陸開放新平臺。其中由中國五冶集團承建的國際會議中心綜合體、配套用房、地下車庫等平急兩用配套設施,總建筑面積約12萬平方米。
作為河南省重點工程,中原高鐵港配套公共設施項目既是中原地區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現代化智能場館群核心構成,也是服務全國第三屆職業技能大賽的關鍵載體。從一紙藍圖到巍峨矗立,這座集科技、藝術與匠心于一身的建筑不僅承載著城市發展的雄心,更凝聚了五冶建設者們攻堅克難的智慧與汗水。
科學統籌 搶建設時效
從年初進場到9月份國賽開幕,僅僅八個月的工期,對這一個平均年齡不到35歲的項目團隊來說,是一個極大地挑戰。從進場以來,項目部就以 “精細化管理”為核心,將精益管控貫穿項目建設全程。
項目團隊科學劃分施工區域,明確標段職責、暢通銜接流程,提前儲備人力、設備、材料等資源,精準調度物流,為施工筑牢基礎。同時,創新采用“全面大穿插+分區分段流水作業”模式,打破工序線性限制,實現鋼結構、機電安裝、幕墻施工等多工種協同作業,以分段流水推進整體節奏,達成多點施工、全面提速。
起跑即是沖刺,開局就是決戰。項目團隊跑步進場,克服冬季低溫、夏季高溫,科學組織、團結各方、晝夜奮戰,24小時連軸轉、三班倒,進場17天完成首塊筏板澆筑和鋼柱首吊,進場37天完成首塊地下室頂板澆筑,僅用90天時間就完成了5萬平方米地庫封頂,春節期間數千人奮戰主體施工……中原高鐵港配套公共設施項目一步步從圖紙上的構想,變成了綻放眼前美輪美奐的城市新地標。
技術賦能 筑品質工程
項目設計巧妙融合了河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與現代建筑功能需求,整體規劃借鑒商代古村落布局,以"品"字形結構呈現,建筑設計從傳統民居中汲取靈感,采用層檐疊瓦的斜屋頂造型,通過規則曲面營造豐富的光影效果。
為了實現最佳效果,項目鋼構屋蓋采用170米大跨度桁架設計,安裝高度58米、拼裝高度38米,且吊裝精度需達到毫米級,施工難度大、危險系數高。為此,項目團隊成立專項技術攻關小組,引入多項先進技術——通過BIM建模模擬吊裝路徑、演練施工工序,降低現場風險;采用分段預制+整體提升工藝,地面完成桁架拼裝再整體提升,兼顧效率與安全;啟用智能監測系統,實時采集構件位移、應力數據,保障吊裝“零偏差”。
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推動,項目團隊將原定的75天屋蓋提升工期壓縮至60天,高質量完成2.4萬噸鋼結構吊裝,實現“零誤差”合攏,刷新同類工程紀錄,彰顯央企技術實力與履約精神。
完美履約 塑五冶品牌
中原是地理腹地,更是五冶集團全國布局的戰略支點。依托技術、管理與全產業鏈服務優勢,五冶在河南持續深耕,以精品工程贏得認可、打響品牌。
從打入鄭州市場第一個項目——中原科技城小微企業園項目的優質高效履約,到哈工大鄭州研究院一二期工程的順利交付,再到鞏義災后重建、洛陽城市改造、濟源產城融合以及蘭考三農學院配套工程等等一系列重要工程的建成投用,中國五冶集團一次次以高質量履約獲得業主與社會贊譽,五冶在中原區域積累的良好口碑,成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動力,助力進一步拓展市場、深化戰略布局。
中原高鐵港配套公共設施項目建設的八個月里,五冶人以精細管理搶時間、以技術攻堅破難題、以深耕區域樹品牌,交出滿意答卷。站在“十四五”收官節點,五冶人將繼續秉持“以服務客戶為己任、以客戶滿意為宗旨”,以更高標準、更快速度、更優品質服務國家戰略、建設美好中原,為中國式現代化河南篇章貢獻央企力量。 (中原公司宣)